智能气功科学精义(67)——要在意识的自我层次修养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a0539cxmq9c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Ⅱ、要在意识的自我层次修养
搞好意识修养的根本在于自觉。要提高自觉性,自己认识到应该去修养。怎么修养呢?应该在自我层次修养。
在讲《混元整体理论•意识论》的意元体的形成时我们曾经讲过自我意元体,简单地说,自我就是自我意元体层次里的内在的主观的感觉。处于自我意元体时的小孩子还不能够分出你我他,一旦有了分辨思想。能分开你我他了,就到偏执里边去了。“既然我们现在已经是偏执的了,还讲要在自我意元体那种主观感觉层次上修养,这不是矛盾吗?”对此,大家要辩证地看。从理论上讲,生命活动反映到意元体里边,同时又和社会关系初步结合,但是这时从主观上还不懂得分辨,脑子里还没有分辨的概念,这种状态叫自我意元体。我们现在从理论上有了认识,就主动地使我们的思想状态符合自我意元体的那种要求,也就相当于自我意元体了。修道练功不是以心求道,而是以道求心,各个层次的练功都是如此。我不是让大家去找自我意元体那个主观状态,去找那个自我,而是让大家从理论上懂得自我意元体是什么样子,能够经常在意识里边这样想:我现在就是自我意元体的那种体性、那种特征。如果我们学任何理论、练任何功的时候,都有这样的意识状态,进步就快了。所以修养应在这个层次里边去修,但一般人这样做不大容易,因为我们的意识状态已经受到各种意识的影响,而进入了偏执意元体。如果你能够像上面讲的那样想:“我现在就是这个自我状态,天真烂漫、纯洁无邪,不让自己的心不正。”你有一个念头是这样的状态,那么你这一瞬间就是正确的;你能使它多延长一会,那么这一会儿就是正确的;如果能把这种精神状态延长下去,那就是高功夫。这种方法属于完全是从意识领域里边练功,而且是高层次的练功。这一会我天真无邪,然后把这种心情慢慢延续下来。过去称之为“天理流行”,天理一直不断地在身体里边。能做到一会儿正确也好嘛!如果不这么去管自己,那么我们一会儿都不正确,每时每刻都在偏执意元体里边过日子。一想就是自我意元体,按照自我意元体的状态来支配自己意识、思想和动作,这是最简单、最直接的修养方法。可是很多人不行,他说:“我一想就想偏了。”按道理说,我们学了前面的理论,应该能够想得过来。我们讲整体观将继续讲意元体的特性、形成,就是为了让练功的人从高层次、从理论上懂得那种精神境界,然后用它去要求自己。
一开始或许还做不到这样,我们就从另外方面去做。你首先应该知道自己是偏的,然后按照智能功的要求把偏除去,恢复自我的本来面目。原来的自我被掩盖了,它本来是个白的,现在涂了颜色,这颜色不应该有,把颜色去掉,恢复成白的不就是自我意元体了吗?这也是从意元体做功夫的。但是很多人连个偏也不愿意认识,就认为:“我不偏啊,我找不出我偏在哪儿。”那就得用更下一等的方法。你想想看,你脑子里边是不是有多层次的意识活动。其实我们考虑问题往往不是在一个层面上,有好多层面,越深层越接近自我意元体。说话本是个意识活动,它通过词汇、声音把意识表达出来。你和别人对话时,脑子还得思考怎么互相对答。别人问你一句话,你得考虑怎样按别人的问去回答。“小李,你吃饭没有?”“我正在挠痒痒。”你不能这么答非所问。一说话,有个来言,你就得有个去语,这本身就是意识活动。但是当你和别人对答时,你心里边还可以想别的,可以想和这个事情有关的,也可以想和这个事情没关的。比如别人问:“小李,你干什么去?”“我去买点东西。”一边回答着一边心里想:“别让他缠着我,我得把他支开。”有时正聊着天,心里却想到别的事:“不行,我还有别的事呢。”你想的那个事比你和他谈话的内容重要一点,更深层的跟你联系更密切的地方又动了。可是这时候你又觉得和别人谈话时想别的不礼貌。这又把前面那个想法打断,里边更深层的意识把前面那个念头止住了,可这时还在说着话。这里面就有着几个层面的意识活动,一个谈话的意识,一个想别的事的意识,又一个制止自己意念的意识。我们应经常内省自己的意识。心理学有内省心理法,搞心理的通过内省观察,来体会自己的意识活动,觉得意识没在一个层次上进行。不自觉地从里面冒出个念头来,这是比较深层的意识活动,越深层的意识活动越靠近自我意元体。我们要找自我意元体在哪儿,就在普通意念活动里边,一点一点往深处找,最深处的意识活动就是自我意元体的活动,到那里去修养。
对自我意元体还有几种找法。一般来说,当你没事时,或刚醒时,第一个念头往往和自我意元体连在一起。虽然想的内容可能受到偏执意元体的影响,但是那个发动点却比较深。我们干事情,第一个念头往往是从里边出来的。在这时应该慢慢去体会那样的念头是从意识什么层次里边出来的,经常想那个念头在哪,意识就回到自我意元体那里去了。另外,有时练站庄或者练静功,练着练着忽然一愣,心里一激灵;或有时晚上坐着,好象犯困了,身子一“忽愣”,感觉“激灵”一下。那一“激灵”就是从自我意元体出来的。有时练功安静了,觉得身上激灵一动弹,意识里面那种感觉(不是身体动触)是从自我意元体发出的。我们要经常想,经常琢磨。平时正聊着天,忽然有人喊“小李”。你就“哎!”这一答应就是从里边出来的。你精神集中干某件事的时候,一开始叫你,你听不着,再叫你,当你听着的时候,里边激灵一下子,这一“激灵”,就是里边自我意元体动弹了。为什么?你正忙于做好多事情,这些事情如干活、写字等,跟你本身的生命活动联系不是那么密切。而叫你名字就不然了,你从小,从还不记事时爸爸妈妈就这么叫你,那时你的偏执意元体还没形成,这样,在意元体里打的烙印非常深,现在你正做着事,有好多杂七杂八的声音,你没管它,这么一叫你,(尤其是你的亲人叫你),你马上答应一声“哎”——就把你本性叫出来了。在这个时候,你体会到那一声“哎”从哪发的,就从那里去修养。要干什么事,从那儿去做;有缺点错误,从那儿去克除;有什么不好,从那儿去注意“这样做不应该,我从那儿发出不要去做……”这就是从自我意元体修养。
如果不是这样,一事当前,是应该做的,却琢磨呀、琢磨:这事该不该干啊?干这活太吃亏了,不能干;可要是不干,人家会说你还像练智能功的?再琢磨琢磨:还是干吧。这样想,里边转了很多圈圈,就不是从自我处修养了。当然,这样去做了,也是不错的,但费了很多事,浪费了很多精力。不过真正要想从意元体做起来,如果没有前面这些过程,一下做到也不大容易。因为周围把自我意元体封上了,往里边进,一碰,偏执意元体给挡上了,习惯势力这面镜子,先反映过来了,你透不过去。一开始会有这个过程:行不行啊,干不干啊,反复琢磨个人的得和失。个人得失,那个“个人”是偏执意元体那个我,而不是自我意元体的我。如果我们从根上去修养,那就会事半功倍。如果你不在自我意元体那里修养,碰到事,偏执意元体一起来,你想生气就生气,想愤怒就愤怒,想悲哀就悲哀,想焦虑就焦虑,想特别欢乐就特别欢乐。当你生气的时候,你想到:我不该生气。于是你压着自己:我不生气,心里拱、拱、拱;想要吵,又想我不能吵,练智能功的不能吵……气憋住了。这样,虽然你没嚷,没瞪眼跟人家吵,但气已经生起来了,你的气实际上已经变了。当你气得“呼呼”地喘气,这时,你想赶紧得把气运走。如果运得慢点,气向上“哗”一冲,怒发冲冠,把脑子冲出血了。当然,脑子一出血,你就赶紧运它,它还可以再吸收,但实际上已经是出血了。所以不在自我意识上修养,只从事上去做,往往是压着情绪。情绪起来后憋着它,自己心里边难受,有时弄不好会闹病。心里想这事就应该气愤,但又觉得不能发出去,心里自我矛盾,就要产生不良后果。西方搞所谓的宣泄疗法(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中的一种):生气了,一直压在心里没吵,现在让你上我这儿哭一通、吵一通、嚷一通,把气宣泄出去。这种精神分析法没有分析到自我层次,他们分析的是偏执意元体。你刺激了我,你侵犯了我的利益,我就应该发脾气。弗洛伊德就是这么讲。所以他的精神分析是站在人的低层次的本能的立场上求平衡的,而不是让人怎么上升到高层次。由于现在人们对生命活动不了解、不认识,所以弗洛伊德的这种精神分析法在西方还有很大的吸引力,好多人都喜欢,找这些心理学家给自己分析分析。我们搞自我意元体修养就不是这样,应该懂得哪些是低等的、是人在前进过程中将要克服的,不能往回看。有些东西虽然是人的本能,但它是人类在前进过程当中要克服的本能,人类要走向智能才行。
人类要走向智能,就要把智能的思想打到自我意元体上去,从自我意元体那修养,即把现在偏了的思想清除出去,然后种上新的,按照我们智能气功的理论给输进去新的思想。只有把这些理论打到意元体里边,才能代替偏执意元体。所以从自我意元体修养的实质是用新的思想来取代旧的偏执的思想。我们可不要以为是把偏执意元体去掉,使露出自我意元体来。自我意元体只要有思想活动,就得有模式,不是这个,就是那个;你考虑问题总得有考虑问题的方法,不是偏的就是正的。我们现在都是偏的,你要打破这个偏的,就得用个正的。没有正的,偏的就去不掉。但去掉偏的,里边空了,那怎么行?没法思想了。这也是我们跟古典气功不一样的地方。古人讲,练功要空空洞洞,什么都不要了,唤出你本来面目。本来面目是什么?空空洞洞,园陀陀、光烁烁,一尘不染、一丝不挂。一丝不挂?你总得处理事情,总得有活动啊。活动靠什么?如果你的偏执打不掉,那还是偏的。我们现在讲从自我意元体修养,就是从自我意元体那里把偏执的东西拿掉,而注入正确的。怎么做呢?方才讲了,首先找到自我,然后按照气功的道理从那慢慢扩出去,把那块“地”一点点扩大;再把自我意元体的体性加进去,处理事时心里老想着这种状态。你想自己就是个小孩子。小孩子是什么样子?无拘无束,无人无我。但这里要注意一点,你可不要说:“我是小孩子,我现在无拘无束,想怎么干就怎么干。”你用小孩子的心理去干成人的事,来满足成人的各种欲望,那不行。小孩子拿袖子擦鼻涕,你也拿袖子擦鼻涕——无拘无束,那样行吗?无拘无束,我们讲的是那种精神状态,不是让你学小孩子的不合理的东西。更不能借口“无拘无束”来满足成人的各种欲望。成人的欲望本来就是偏的,属于被克服的。我有个朋友,一次他生气,我说:“你怎么生气了?”他说:“我‘不作是念’,我根本就没考虑我生气,我一切都是自然的。”“你的脸都气青了。”“我根本‘不作是念’,我根本就没有想过脸变青了。”他有时摔东西,说:“我不作是念,我根本就没想摔。”小孩子不懂事,摔东西。成人‘不作是念’摔东西行不行?不行。练气功要上升一个螺旋,你得克服小孩子的幼稚性,但是要保持他的天真性。不能用小孩子先天的真来掩盖自己后天的欲望。要是说:“我的各种欲望都是天真的,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。”那不对了。现在西方的存在主义就是这样认为: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,我个体是自由的。当然这比过去人要受奴役那种思想前进了一步,但对整个人类的本质还不认识。反复给同学们讲这个自我,就是要大家在意识的深层,按照智能功的思想去做。当然,和前面讲的自觉一样,从自我层次修养,也不是一下就能做到的。
在自我层次修养不是我们现在才提的,不过我们提得更明确一点。佛家、道家、儒家都认为要从意识的本源处去修养,这叫“居心动念”。念头一动的时候,从发韧的那个地方按照要求去修养。(将来讲意识活动产生的过程中有发韧活动,意识发动的地方为发韧点。)正像文化大革命时的一句话:灵魂深处闹革命。在灵魂深处把旧的思想去掉,立新的。古人讲,练功不能拿我们平常思想去练,里边得有个主宰。这个主宰儒家就叫主人。从宋明以后理学家讲主人翁,说:“主人翁惺惺否?”你这个主人是不是很明了。咱们平常说“假惺惺的”,意思是他好像挺明白,但别人看他很假,不是真正明了。自己里边的主人应该很明了,总在那呆着。中国古代称印堂上边为明堂,明堂是指主人在里边坐着的意思。(皇上居处的某些地方也叫明堂。)要经常自省你的主人“搬家”没有?跑出来没有?什么叫从自我意元体那修养?你自己里面得老有个“秤砣”,外面有什么事,你用“秤砣”掂量它。你不要让情绪一下跑到外边去。若你的意识全都注意到外头去了,被外物牵动了,你的那个主人就当了奴隶。主人翁不好找,但是主人翁经常跟着偏执意元体,被偏执意元体夺权了。主人要这么走,偏执意元体把它扭一下,偏了,偏了以后就往外跑。平时找它不好找,可它要跑出去很好跑,拿偏执意元体一拉就把它拉跑了。比如咱们这正讲着课,外面音乐一放,你的意识一下就跑出去。应该是听而不闻,脑子里面盯着自己:“我不动弹”,你意识里这个“不动弹”是从深处出来的。你从深层意识想“不动弹,认真听庞老师讲课。”。但过了一会儿觉得累,头发紧,你一觉得发紧意识就跑了,跑到累和紧上去了。有时有的同学听课时闭着眼睛接气觉得晃晃荡荡的,一睁开眼睛,“怎么看不清庞老师?”意念又跑了,你光接气就好了,你管看得清看不清干什么?主人翁在里边,要找到它,用它来主宰自己。练功是这个样子,处理日常事和日常生活也是这个样子。儒家说,你自己时时刻刻不要把人心丢了,你要记得你是个人。儒家有儒家做人的道理,我在前面讲过,有“孝悌忠信礼义廉耻”这八个字就是人,没这八个字就是王(即忘)八。过去中国人就把有道德意识的称为人,而且对人的本质的论述,比近代西方的心理学家或哲学家们都高明。人就得有道德、有伦理观念,道德、伦理是和意识结合到一起的。中国封建道德“孝悌忠信礼义廉耻”是属于偏执意元体的东西,古人也知道它是偏的。怎么解决呢?他就说它是先天的,你得让它从内心里边出来。他们讲阴阳五行对应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这五德,仁、礼、信、义、智和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相对应,是先天就有的。如唐朝孔颖达讲,还没有天地就先有礼。古人这么讲是想办法把这些东西说成是先天的,是自我意元体里边的东西,让你从内心按这五德去做。比如从心眼里念头一发出就是要忠孝。儒家练功有孝字门,就是要求你行孝道;有忠字门,要你忠心耿耿,到哪也不说假话,与人谋要忠(不只是对皇上忠,对谁都忠);有诚字门,要你非常诚恳,不虚伪,到哪都一心下去,从内心里出来(这就是修持了,发出的念头要从自我意元体那出来)。
佛家就不这么讲了。佛家讲,伦理是假的,人都是假的,是没有的。它怎么让你出真的呢?什么都不要。但这做不到啊,就搞禅宗。禅宗是教外别传,是理论之外的另外一种传授方法,说这是祖祖单传心印。其实这是后人们搞出来的东西,释迦牟尼绝对没这个。说是迦叶开始传下来,到达摩为28祖,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初祖。根本就没那个事,是后人编的。后人们练功时,觉得以前那种练法不行了。其实那种练法,有些地方比释迦牟尼佛活着时还要好一点。达摩之后到了六祖慧能,中国一下出来好多高僧。出来好多高僧是不错,可就是把禅宗慢慢传偏了,以后禅宗慢慢就完了。禅宗到现在为止基本剩了两大宗,即曹洞宗和临济宗,而以临济宗影响最大。临济宗搞出个最简单的唤出你本性的方法,叫“当头棒喝”。即有时老师突然打你一下或骂你一句,你一“激灵”,往里边“激灵”,里边会收,那就能够开悟。当这样一“激灵”时,你能感觉到自己身体里那个整体性,即全身一致了,能感觉到这种状况那就是个开悟。临济宗的祖师们都没把这个问题讲清楚,不懂得“当头棒喝”的实质是个什么东西。他们不懂得,一打你是让你自己悟,不过得有平时的基础。过去讲,一言、一动、一举、一行,生活当中任何事情都可以让你开悟,就看自己能不能捉住它,风花雪月都可以。有的独觉,自己觉悟了:看树叶一落,开悟了;看风一刮,开悟了;听一个声音一响,开悟了。像这些情况都是修持到一定程度,内向性运用意识,外界事这么一碰,意识活动一下整了,自我意元体、偏执意元体,连同生命活动连成一个整的了,自己一下感觉到:“噢!原来这么回事情。”禅宗一千多年来没能把这个问题讲清楚,这就使得禅宗非常难学。说禅学只能悟,没有文字。它是“教外别传,不立文字,直指心传(也叫直指见月)。”实际上也可以立文字。内向性运用意识,里面有个内力,内力碰到一个刺激——你不注意时冷不丁地一打。如方才我敲桌子,有的人激灵一下子全身都动弹,是整体性的,但没从里面收进来。你从外面感觉到一动弹,没有从里边感觉它,更没有感觉脑子里边那个动弹。它是几层的动。一激灵,一整,外边感觉到了;如果从里边感觉形体,气就整了;如果感觉意识里边,到一定程度,它上下这么一穿,“噢!这个样子,整体的。”那就是开悟——明心见性。一下子整体地感觉到那种状况,那是见性,就不是简单的明心了。所以临济宗上层次快。老师对有的上根人讲“让你见性、让你见性”,有的让多看看公案。当他能收得住,会内向性运用意识了,老师一点就过去了。佛家的临济宗当头棒喝就是这个意思。这叫唤出你本来面目,杂东西没了,一下子非常清亮。
道家讲元神,“此神不是思虑神,可与元始相比肩”。说自我这个神不是思虑的神,思虑神属于偏执意元体里边的东西。元始天尊就是这个神。
在自我意元体里修养是个关键问题,我们学理论应该懂得这个东西,没事同学们经常体察自己,这么“激灵”一下,动一下,往里边收,你会这样去想,那就是往内去修了。
还有一种情况——转向(即迷失方向),如果碰到这种情况你们要注意。转向了,明明看着太阳在这边,却认为这边是北,那边是南。有时坐火车,火车转弯你没注意,明明是往北走,就认为是往南走。这就是偏执意元体的偏执性,执着于脑子里边的主观印象。你上车时,根据当时那种环境这边是南,可车走着走着转弯了,你脑子里转不过来,因为你和车的关系是固定的,你和车的方位没变化。偏执意元体让人造成了错觉。佛家说事物虚妄,许多就是根据这个来讲的。你上车是个现实,那个状况是真的,可那个车已经转了,而你跟车的关系没有变,所以脑子里的环境关系没有变,这样脑子里的印象就不能变,实际往北走,脑子里就不认为是往北走,怎么想、怎么感觉都是往南走。往北走就怎么也想不过来,脑子的概念就是往南走。意识的习惯力量就这么强!明明是错了,它还就逼着你往这想。当看到一个比较熟悉的标志,心里一动,一下醒悟:往北!脑子里再也不是往南了,一下子变了过来。虽然你看那个标志也是偏执意元体里边的东西,但是那一动心是在偏执意元体和自我意元体相交界处起作用的。经常这么深入去体察,你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明心见性(按过去讲),而进入深层次的意识活动里边去了。或问:“庞老师,偏执意元体怎么跟自我连着的?”要注意,偏执意元体的活动本身就是自我意元体的功能,只不过它考虑问题的方法偏了,它太固定了,它不是随着环境变而变。这就偏执了,偏着去固执,而不是正着的。本来你上车时的状况是真的,打到意元体里的印象也是真的,应该怎么办呢?不执着。一转圈,“噢,往北走了”,脑袋里一下就转过来,意元体就不偏执了,不是偏的执着了。可是我们人有个习惯势力,一说个什么事情,就定住了,就这个样子了,偏的执着,就固定在执着现象。通过这个例子同学们要了解执着的害处。这个执着不是你自己故意要执着的,脑子里就有这么一股力量让你执着。这种执着是偏执意元体形成的一种力量。我们懂得了它的害处自己就不要执着。但是往往你想不执着,当碰上事,你还照样执着,因为意元体还不够那么灵明。转向就是最典型的执着的自然力量的表现,它可以让你不明了事情,可以把你搞糊涂。偏执为什么成为无明呢?你看你转了向还明吗?就不明了(原文两个了)嘛。应该知道,我们现在意识的功能太差,不能及时地变换,往往一句话就把你滞住了、停住了。所以我们要从深处改变它。你要懂得自我在哪,在什么层次。
方才讲的事例,就是让大家领会自我和偏执之间的关系。我们修养应该破除偏执,在自我那修养。在偏执那修养是不行的,在偏执那修养往往越修错处越大。比如,你想:“我要干好事,应该干。”但它不是从自我层次发出的,不是自觉的。这是好事,为什么好呢?群众说它好,练智能功说它好,可你自己并没觉得真好。你去干,这样干的结果,一方面不持久;再有,干了好事人家说你好,有了名气,就把里面那个我给忘了。有些人有了成绩之后容易飘飘然,就因为没在自我意元体那修养。从外面修的,把虚名、虚禄弄起来了,把自我意元体就压得更厉害了。从偏执里边给它权势,满足偏执意元体的要求,实际是把偏执意元体的偏执性加大了。我们应该懂得它的危害性,要从自我意元体那里去修养。
Ⅲ、从有为到无为
前面讲从自我层次上修养是根本,但是真正到日常生活当中去,你不可能对每一件事都能够在意识里边去做,不可能对每一件事都能够在意识里边去想,都能自我灵明。俗语说:口不对着心。口不对着心,话就不是从内心里出来的。即使口对上心了,心里边这么想了:“我要这么去做”,那也不一定是从自我层次出来的。所以真正做到从自我层次修养的也是很少的。真正能从自我那去修养,很快就能开悟,到高层次上去了。可一般人在自我意元体那里修养也做不到。咱们在自觉修养中提了三个层次,从自我意元体修养比那几个层次又低了点,但这个也不好做。怎么办呢?还得再降一个格,从有为做起,从有为到无为。
从有为做起是先逼着自己做,你要练智能功就得这么做,虽然觉得别扭,也得这么去做。在自我意元体修养就不一样了,一看这个,我应该去做,一看那个,我应该去做。自己从内心里边就要去做,“当仁不让于师”,老师也不能让,就得去做这事情。可是现在还做不到从内心出来怎么办?先别扭点,觉得别扭也得这么去做。比如咱们现在练功,别扭也得练。为什么要制定纪律和制度,规定一定要这么做?这是让你先从不自觉做起来。因为一下子还做不到完全自觉,就须通过纪律和制度把它要求出来。咱们这里师资班的同学,不能像一般上大学那个样子,一般上大学比较随便,我们这里就得一切纪律化。这不是形式,不然就搞不起来。
推荐阅读(直接点开即可):
庞老师谈明心见性摘录
↓↓↓点下面阅读原文可浏览更多精彩文章